引言:“青青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,描述了唐王朝时期的对外战争画卷和唐人勇敢的尚武精神。根据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以及其他历史资料的记载:唐朝在300多年的时间内,对外发动的战争次数达到上百余次,这还不包括史料遗漏的战争次数,规模之大可想而知。战争的发动,不仅仅拼的是军队人数和战斗力,还有庞大的综合国力。那么唐王朝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做到了三年一战的程度,原因就在于两点:兵役制度和土地制度。
唐朝时期所使用的兵役制度有两种:“府兵制”和“募兵制”。
早在“五胡乱华”时期,北魏鲜卑王朝为了积极打压汉人势力,创立出一种:“鲜卑人当兵,汉人耕田”的制度,这便是“府兵制”的前身。“府兵制”下的汉人从秦汉以来“上马为兵,下马为农”的半职业军人变为彻彻底底的农夫,而当兵则成为了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特权之一。汉人耕田并缴纳赋税,从而养活免去了赋税的鲜卑军人家庭和统治阶级。
公元590年,隋文帝杨坚下令:“所有府兵家庭一律纳入州县户籍,并分拨田地进行劳作,而汉人同样可以加入军籍,战时为兵,闲时为农。”直到这时,“府兵制”才真正成型,然而由于隋王朝的存在时间过短,并没有能够真正将“府兵制”的威力显现出来,直到唐朝才得以发展繁荣。
“魏末丧乱,军人权置坊府,南征北伐,居处无定,家无完堵,地罕包桑,朕甚愍之!凡是军人,可悉属州县,垦田籍账,一与民同,军府统领,悉依旧式。”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唐朝沿袭隋制,以“府兵制”为本,建立起以关中地区为核心,向四周密集扩散的募兵制度。根据史书记载,唐朝军力最盛时期,以“均田制”的划分依据为基础,在全国上下设立了634处军府,供唐王朝扫平四夷、征战八荒,建立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王朝。
“府兵制”为何如此强大?其根源又是什么?事实上,“府兵制”的核心就在于8个字——“战时为兵,闲时为农。”唐朝府兵以世家子弟和均田农户为主体,选拔制度非常严格。每一府在所辖地区征召每家农户壮丁一人,以免除本人徭役的待遇征其入伍,和平时期进行耕种和操练,战争时期随军出征,并且要自备军装武器、驮马粮食以自给自足,史称“六驮马制度”。除此之外,为了便于管理,提高纪律性,唐朝法律明文规定:“府兵不得随意更改户籍,违令者严惩不贷。”
“拣点之法,财均者取强,力均者取富,财力又均,先取多丁。”——《唐律疏义·擅兴律》
得益于“府兵制”的益处,唐王朝在前中期200多年的时间里,一直拥有着一支规模庞大、战斗力高、纪律严明的半职业化军队。府兵自给自足的特性让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减掉了大笔开支,在面对周边少数民族骑兵的时候也是毫不逊色,为唐王朝开疆拓土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唐王朝也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,唐朝皇帝则被拥护为“天可汗”,横扫六合、睥睨八荒。并且府兵“战时为兵,闲时为农”的特性也让唐王朝在前期减少了将领拥兵自重的隐患,巩固了国家统治。
然而“府兵制”的根本在于“均田制”,唐朝中后期,随着地主豪强土地兼并情况的日益严重,“均田制”被彻底摧毁,而诞生在“均田制”下的“府兵制”也难以施行和持续,就此走下历史神坛。取而代之的是“募兵制”,招募壮丁、流民以及农家男丁为职业军人,由国家统一管理。到唐朝后期,“募兵制”已经完全取代了“府兵制”,成为国家军队选拔的核心制度,“府兵制”则变成了有名无实的“空壳制度”,最终灭亡。
唐王朝对外战争规模庞大的另一大原因则是“均田制”所带来的强大物质基础。
历史界对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特征有这样一句话简单评论:“强汉、盛唐、富宋、刚明”,“盛”即是唐朝的本质特征,也是其强大之处。
唐王朝在百余年时间内,北灭突厥汗国、东平高句丽,西抵西域中亚,同阿拉伯帝国一争长短,往南将国土扩充到如今的东南亚一带,全盛时期(唐高宗龙朔年间)疆域面积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,以“盛”为名,诚不为过。
唐朝时期,农业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,一方面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,提高了农业生产力;另一方面则是“均田制”的施行。
“均田制”同“府兵制”一样,都是出自北魏时期。魏晋时期,中原大地战火荼毒,人口减少严重,导致大片土地成为荒芜之地,进而使得国家财政举步维艰。北魏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颁布了“均田令”,这便是“均田制”的前身。
“均田制”以人口数量来分配田地,也就是将公有制土地以租借的形式交给广大百姓,让其耕种,并按时缴纳赋税。“均田制”的施行,让封建王朝同农民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缓和,隋唐统治者目睹“均田制”的裨益之处,沿袭北魏制度,以“均田制”来管理农耕,增加国家税收。
在唐朝前中期,“均田制”一方面使得国家税收日益增长,为对外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;另一方面,又使得农民有地种,有饭吃,国家矛盾减小,王朝统治得以巩固,没有了后顾之忧。
在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,土地是所有矛盾的爆发源头,妥善处理好土地制度的王朝大多数都能长治久安,而土地制度不完善的王朝则分崩离析。王朝兴衰的源头也在这一点,国家建立初期,为了休养生息、巩固统治,土地制度大多以怀柔为主,而到了王朝后期,地主豪强阶级大规模兼并土地,就导致与农民阶级产生严重矛盾,进而将国家带入灭亡的深渊,唐王朝也是如此。
“至唐承平日久,丁口滋众,官无闲田,不复给授,故田制为空文。”——“两税法”建立,“均田制”瓦解。
“均田制”和“府兵制”,如同唐王朝的两个车轮,承载着这个伟大王朝不断前进,发展繁荣,缔造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王朝。其中“均田制”为根,“府兵制”为本,完善的土地制度创造出空前繁荣的盛世局面,合理有序的兵役制度建设出一支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帝国军队,让唐王朝走向了世界之巅,演绎出一段辉煌的帝国历史。
“盛极而衰,轮回不止”,强大的李唐王朝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宿命。随着“均田制”和“府兵制”的瓦解,唐王朝最终在外忧内患中走向了灭亡的深渊。这一切,究竟是宿命的安排还是人为的过失,历史自有定论!
【相关文章】
★古罗马是如何维护国家统一的?公民身份与文化起到了什么作用?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0189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